小时候,常听爸妈嘴里说,戚机厂是“铁饭碗”。为啥说它是“铁饭碗”,为啥不是“金饭碗”、“银饭碗”。归根到底,是因为这份工作不像公务员那样“光鲜亮丽”,也没有银行工作那么收入丰厚。但是要你任劳任怨,踏实肯干。这份工作足够你维持生计,不管社会飘摇动荡,风雨沧桑,你总能安稳过活。
确实,“戚机厂”这家百年老厂,历经时代变迁,从日伪占领到国民政府经营,再到后来祖国解放。不管是哪个朝代,在这里工作的工人阶级都能成为时代的生力军,先锋队。作为时代的“宠儿”,这家企业为万把员工提供庇护。戚墅堰这个地方,也因为“戚机厂”而发展的越发兴旺。在爸妈以及爷爷奶奶这被辈眼里,“戚机厂”就像是世界上唯一响亮的企业,能在这里工作,这辈子已经没有其他奋斗的目标了。我爷爷在戚机厂,我舅公也在戚机厂,我爸,我舅都在戚机厂。小时候,我最大的梦想,就是要是我爸妈都是戚机厂的那该多好,真要这样,每年暑假的饮料,我就可以吃双份的了。
跟父母的想法一样,我从小时候也是这么认为的,甚至在我上大学的时候,我也是这么认为的。我甚至对自己的未来没有太多的规划,连大学专业都是选择机械系,等毕业后,就进戚机厂,子承父业,就此终老。
但是事情并不像我们一直以为的那样,任何事物都有都有起承转合,盛开凋敝。经历几十年的辉煌发展,戚机厂犹如走过壮年的老者,范出腐朽之气。这个“铁饭碗”慢慢开始生锈,滴漏。已经不能养活在这谋生的人们。作为一个自幼生活在戚墅堰的孩子,见证“戚机厂”的发展,不由惋惜,但也无奈。人有生老病死,工厂当然也有繁荣衰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