戚墅堰,闭上眼睛,关于这个地方的往事就像幻灯片一样从脑海一一掠过,有的清晰,有的模糊。应该怎么描述我的家乡,原原本本还原历史,一点不容易。我只能尽我所能,告诉大家这里曾经的样子。
现在回想起来,我大部分童年的时光都是在挥霍中度过的。每天往返芳渚(我的家),段家塘(舅婆家),工房区(学校)。丝毫没有意识到,我生活的这个地方是多么美好的地方。
自行车骑出村中小路,会与东西方向的马路(泡桐路)联通,泡桐路是那个时候贯穿我们芳渚村最繁华的道路,因为道路的东部尽头是当时戚墅堰最好的电机厂之一——电信电机厂。每天早晨,骑车上班的工人能占满整条马路,路边商贩小店生意火热,我记得我上初中的时候,马路边上还有租录像带,租漫画书的小店,甚至还有录像厅。电信厂门口的芳渚菜场也是人们下班时,必须光顾的地方,每天下班,妈妈也会带着我去菜场买菜。因为靠近村子,菜场上,大部分都是村子里老人来卖菜。我记得我还在上幼儿园的时候,我奶奶还在菜场西侧入口处,卖过铜箍饼,那个时候我爷爷还在,每天把我从幼儿园接回芳渚,直接先到奶奶摊头上,我顺带吃个饼。我记得有段时间,我妈妈也卖过铜箍饼,就跟奶奶面对面,那应该是在夏天的时候。
那个时候,芳渚菜场西侧,马路对面还有一个大水塘。我还清楚的记得,水塘被排干时候的样子,里边到处都是乱窜的老鼠,水塘排干是为了建造当时我们村子最高的大厦(亚迪大厦),那也是我们村子曾经建造过的最大烂尾项目之一,时间已经过去二十多年,这栋大楼一直处于烂尾状态,年复一年证明它存在的也就是一楼轮换开张的几个超市。
菜场往北是一大片菜地,我妈妈在哪里还有一小片地,我也在菜地上玩耍过。菜地往北有一个奶牛场,里边真的有奶牛,曾经附近一带的牛奶都是出自这个奶牛场,为了给我增加营养,我妈妈也定过这个奶牛场出的牛奶。那个时候,牛奶都是用玻璃瓶装的,每天都会有送奶工送货上门。喝这种牛奶还需要先放在煤气灶上烧熟了才能喝,我记得每次妈妈在煮牛奶的时候,我家小厨房弥漫一股浓郁的奶香,乳白的奶锅里会漂一层黄黄的油脂,现在的牛奶应该很难再出现这种物质。我现在还记得,在通往村子的路上,经常能看到托水草的工人,水草压在板车上非常厚重,大夏天看着他们一步一步拖着板车去奶牛场。这些水草都是给奶牛们吃的。
我哥哥的小学就在亚迪大厦西侧,他还在念小学的时候,亚迪大厦还没有造起来。哥哥每天放学,只需要走几步,就能回家了。当时,我应该还很小。在村子里,我最长出没的地方应该就是芳渚庙了,那也是我们整个村子最热闹的地方,夏天的时候,卖西瓜的会在庙门前的广场上,各家各户都是一百斤一百斤的买西瓜,因为可以放在床底下慢慢吃。
那个时候,村子里有好几个和我差不多岁数的孩子,在庙门口的广场上,我们会扮演葫芦娃,表演抓妖怪的桥段,庙门口的破船成了孩子们最重要的道具。广场其实没有想象中的大,可能是因为我当时年龄还小,视野不够开阔,所以才会觉得那时候的广场非常大。这片广场大人们叫做“野场”。在广场边的草丛里,春天夏天的时候,会出现现在叫做蝗虫的昆虫,我经常抓那种虫子玩。
在村子里的房前屋后,到处都是我们小伙伴活动的身影。那个时候没有游戏机,拍卡片,玩弹珠,奇多圈,只需要一块平整的水泥地就可以了。对比现在村子里的脏乱差,我觉得那个时候的村子环境简直可以用五星级来形容,除了雨天泥泞的土地会让你脚上沾上泥土,路边野草丛生,会躲藏各种小虫。我清晰的记得,那个时候,夏天的村子里,是可以看到萤火虫的。快要入秋的时候,爸爸大晚上,还会去外边抓会叫的蝈蝈。那是他每年热爱的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