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是个远比居住涵盖内容更多的概念。在芳渚,这一点体味更加明显。
从小到大,我在芳渚的家历经了多次修缮和改良。在上幼儿园的时候,我家房子的后门新建起了一间厨房,在厨房里还隔了一间浴室。妈妈从幼儿园接我回家的时候,我就惦记着浴室里是否已经安上了浴缸。那样的话,夏天来临的时候,每天泡澡将会是一间非常快乐的事情。在厨房间搭建起来的简易灶台,对我来说,已经是非常时髦的家用设施,尽管我还用不上。
等我再大一点,为了避免每年夏天暴雨受淹的窘境,爸妈决定把家里的地面抬高,然后再给地面做磨石子。在当时来说,可算是个大工程。家里雇的施工队也算是熟人,对他们的手艺还算放心。为了让师傅们把活干好,也为了尽到一个主家的本分,妈妈几乎每天都要给师傅们烧水,做点心。芳渚不大的屋子里,俨然成为了一个小小的工地。那个时候,对于商品房,小区还没有任何概念。家里的扩建,维修,敲敲打打都是一件再平凡不过的事情,村子里边其他邻居家里需要修缮,也都是这么干的。等工程完成后,看到焕然一新的磨石子地面,我在上边打滚,翻跟头,心里开心极了。
家里的水管需要改线,这里又变成了专门负责水管转接的工地,各种切割水管,连接水管的设备一应俱全,我爸爸显然对这个工作得心应手。做这样的活,都是他承包了。等到家里的电线需要改线,我们家又成了“电力”改造的工地,负责这项工作的师傅是我的姑父,在我心里,姑父是样样在行的能手。家里的小修小打,基本都是他来负责的。
至于我奶奶的老屋,那修修补补的频率就更高了,二伯门口搭个雨棚,屋后抬高地基,老屋的排水重新布置,每一件事都是她忙前忙后,她对自己的改造计划也非常满意。在我们家后门口不远处的一户木匠叫“连树经”(音译)的
老人,成为最长帮助奶奶实现改造计划的人,他也经常帮助我家做些小敲小打的活,据说,我爸爸娶我妈妈的时候,家里的家具,都是他来打造的。
我的奶奶是个充满生活乐趣的人,以前,爷爷还在的时候,家里的花花草草都是他来负责的,等我爷爷去世后,这项工作就交给了我的奶奶,家里的太阳花大大小小有好多盆,颜色多彩,异常茂盛,都是奶奶负责打理。另外还有月季花,菊花,一串红等等,也是她一天天耐心照顾的结果,差点忘记,家里的水缸里以前有一朵睡莲,每到夏季的时候,都会开花,非常好看。这些都是我奶奶的功劳。
对于奶奶如何呵护家中花花草草的记忆已经模糊,但是我依稀能够记得她对家里月季花,太阳花的喜爱。这些都是她耐心耕耘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