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岁开始上高中,去了离开芳渚村大概15公里左右的横林,住校。
从此,芳渚,戚墅堰这片区域成了我最熟悉也是最想念的远方。直到结束大学四年学业后,才回到常州。芳渚,戚墅堰这个地方,依然是那么熟悉又那么遥远。第一份工作,在常州新北,住在厂里,每周六天,每天至少12小时工作量,能够回去的时间,少之又少。
那个时候,爸妈已经搬到大运河南边的遥观,为了我结婚时能有一套属于自己的房子,为了逃离戚墅堰芳渚村脏乱差的环境,老两口每天不得不忍受桥南桥北的奔波,自己在外也时长担心,戚墅堰大桥(以前的卫东桥)车流繁忙,速度又快,他们可千万要注意交通安全,千万不要违反交通规则。
工作生活,家人的主要活动范围还是在戚墅堰、工房区、段家塘一带。只要在这里,他们就算闭着眼睛出门,我也不用担心,因为这里对于爸妈这辈人,简直太熟悉了,小铁路、煤屎滩、站北北面是五一、站北往西就是九区,我们这群小辈不一定说的清的地方,在他们脑海里就像是铁烙一样深刻,永远不会忘记。
工作一年又一年,奔波一年又一年,偶尔回到戚墅堰,回到芳渚,这个生我养我的地方,往昔的模样还在,只是岁月变迁,时代巨变,这片仿佛与外界发展脱轨的城郊小村子,也在悄无声息的发生着变化,一半在继续破败,一半又变得面目全非。
这里就像是我一片陈封的记忆,我一直以为它在,突然一瞥,却发现它早已面目全非。作为怀旧的人,我心里开始惶恐,深怕自己曾经最美好的童年记忆也会像这个村子一样,随着时间的流逝而变得面目全非。工作在外,时长通过网络搜索家乡名字,希望看到有关家乡的消息,但是除了二手房广告、以及一些商业广告以外,找不到任何有价值的信息。2015年,随着戚墅堰更名常州经开区,并入武进区代为管理。戚墅堰这个有着悠久历史的地名也将随着熟知它人的逐渐老去而淡忘,最后消失在这个世界上。
所以我萌生了将我对戚墅堰的记忆以及我搜集的一些戚墅堰的历史资料分享到网上的想法。在未来的日子里,将不定期更新内容。
网络世界浩如烟海,这个网站可能永远不会被人看见,那就把这里当成我的独家记忆,留给我的孩子以及孩子的孩子。如果有幸光临宝地,那肯定你也是戚墅堰的有缘人,我们可以一起出力,丰满这份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