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为曾经铁路中学老师的回忆录,现居上海。年近花甲。我们可以从他的回忆录中,了解到很多戚机厂一小、二小、以及铁中的情况,现转载与此,以作留念:
电大毕业了
?
匆匆赶到戚机厂报到完毕,已经是年末了。过了元旦没多长时间春节也在眼前了,这正是各级各类学校准备期末考试时间,电大的考试也迫在眉睫了,而我的电大转学关系尚未到达。我急忙给支忠老师去信,请他加紧把相关资料寄过来。好在支老师在我走后的这段时间内正在与省市电大联系,很快就把各种手续办好了,接到我的信后就立即寄了过来。
我打听到戚机厂技校就有电大班,便急忙去那里问询,不料技校办的是83级财会班。正在我感到遗憾时,他们又告诉我一个信息――戚墅堰区有个电大班,好像就是中文班,厂里有好些同志在那里上学的,办学地点就在运河对岸的梅港小学里。
谢过技校的同志我又急忙奔向区里,到了那边一问,果然电大中文班在这里办班。我敲门进去,一个中年妇女接待了我,她正是中文班的班主任程菊芬老师。程老师了解了我的情况后,接过我的转学材料,对我说不要着急,所有手续她会替我去办好的,让我抓紧时间复习准备迎考。她还给我详细讲了戚区中文班的构成、上课时间、教学进度,这让我感到十分的温暖,对考试也有了底。我也见到了我的新同学们,他们都是戚区范围内企业的成员,最多的是戚机厂的。他们对我的到来也十分热情,其中戚机厂中学(当地都简称“铁中”)的语文老师颜正源更为热情,也许是来了个同行吧,共同语言会多些。最让我感到高兴的是,这里的学习时间太充分了――每天有半天时间上课或自我复习,因为地方单位周五休息,所以周五全天为自我安排的时间――这才是真正的“半脱产”呀!这真让我喜出望外,让我对在不长的时间里完成复习更充满了信心。
也许是学员中有许多领导和骨干吧,比如戚机厂的学员中就有工厂的团委书记,有副厂长的儿子,有厂报的副主编等,所以工厂也非常支持,要求各个单位给予支持。我拿着戚区电大办学点给的介绍信到学校去商谈学习时间的问题,校长二话没说就答应了。就这样我顺利通过了期末考试,虽然成绩离我的要求尚有距离,但毕竟没有因为调转仓促而挂了红灯,我还是很高兴的。
转过年来,新学期开始了,我和同学们一起进入新一轮的学习。电大平日的学习其实是很枯燥的,除了偶有市电大派老师来进行辅导外,大多都是听录音。听录音不像看录像,有声音而无形象,教授们也是照本宣科,完全按资料读,所以很难提起大家的兴趣。倒是同学们在一起商讨显得十分有价值,大家可以相互启发,相互促进,尤其是一些在课堂上没有搞懂的问题,都可以在这里弄明白。到了考试前的复习阶段,大家还会三五成群地聚在一个同学家中一起复习。
在我来到这个班前,每次考试的第一名一定是颜老师的。颜老师虽然只有中专文凭,由于他真钻研、肯读书,知识面相当广,基础扎实,学习也肯下功夫,所以就引领班级风骚了。这让班级中一些同样学习认真尤其是在厂里还担任相当职务的同学很不服气,每每想要超越他,但又难以做到。现在我来了,他们自然就把这任务交给了我。我是无意于这样的竞争的,学到知识是学习的目的,谁考第一又何妨呢?
但你不想的事偏偏就落到了你的头上。那年夏天的考试我果然考了第一,大家在高兴,我却在反思:有些科目本应考得更好些,比如古代汉语,错了本不该错的题目,这本是我强项;有些题目分得得比较侥幸,比如古代文学的那道默写。复习古代文学时,我自认为本学期两晋文学刚开了个头,并不完整,考试应该不会涉及这方面的内容。可打开试卷看时偏偏有陶渊明的著名散文《桃花源记》中的一段默写:“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 ,
, ,渔人甚异之。” 这完全出乎我的意料。好在多年的教学生涯让我非常的镇静。我把其他题目都做完后再来思考这道题。《桃花源记》我在齐齐哈尔车辆厂二中时曾经教过学生。记得那堂课是有老师来听课的,为了体现文言文教学字字落实的理念,那天我是将全文默写在黑板上的。当年无意中做的事现在派上用场了。我慢慢地想,从后往前推,终于将“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三句填入了空格中。回来后翻书一看:一字未错!在庆幸的同时,我又深深责备自己的自以为是。所以,第一不足道,为学严谨才是正道。
以后我就更为踏实了。1984年暑期过后,在颜老师的引荐下,我到了中学。学校仍然为我们创造了充余的学习时间。我常常会在操场的一角找个地方坐下,伴着学生的笑声看着我的书――我有时很喜欢在热闹的场合看书,好像此时灵感来得更多,记忆也会更好。我也会在某个下雨的星期天,来到学校西副楼那个小窗口,一边听着淅淅沥沥的雨声,一边看着一行行的字儿。雨点声打进了我的耳朵,文字则进入了我的心灵。这一年我顺利地完成了电大的所有课程毕业了。记得那年有一门课程是“形式逻辑”,这是门需要抽象思维的课程。抽象思维对文科的学生来说是个难题,因为文科中几乎都是形象思维。我因为在学生时代理科就是强项,是“包括上中专”阴差阳错地让我成了做文科的。此时因祸得福,让我在“形式逻辑”的学习中如鱼得水,几乎没遇到什么困难。那年考试全班都在这科上折了跟斗,唯有我顺利通过,成了班内唯一一个不用补考的学员。所以我的毕业证上的成绩都是一次通过,无有红灯的记录。
电大毕业了,眼界开阔了,教学工作迈入了新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