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年前,为什么戚墅堰这个小地方会有一个火车站的疑问,还是我哥给我科普的,戚墅堰从地理位置来说,恰好是南京与上海的中点。但是,仅仅这一个理由我总觉得不够充分,我总是觉得还有其他原因。事情已经过去很久,我也不再深究。印象中,戚墅堰这个小站旅客总不是特别多,真正觉得便利的,也许就是住在戚墅堰周边,需要经常往返沪宁线一带的百姓吧。
因为有了这座火车站,自然而然把戚墅堰分割成站南、站北。数条铁轨平行贯穿,变成无法逾越的界限。生活在火车站附近的我,平时往返学校,最长经过的区域就是站北了。不同于火车站南边零散的旅游,站北最主要的作用就是装卸各种货物的货场。每当放学回家的时候,骑行在站北最靠近铁路的这段小路上时,总能看到运输煤炭的货车忙碌的从货场装卸煤炭。往返在小路上,这条小路也因为煤炭变得灰蒙蒙的,尤其是下雨的时候,变得泥泞,脏乱不堪。平时父母最长唠叨的话,就是骑自行车千万远离货车,千万千万不能翻铁路。我这辈子唯一一次翻越铁路就是在站北某个不知名的栅栏破口处翻越的,当时是好奇,事后很害怕。
那时候的自己,每天上学放学,从来没有因为这样脏乱的环境而感到不适。从小就生活在这片土地,早就习惯这样的环境。眼前的一切都变得理所当然。我甚至还能记起,秋天,每天上学,在站北那条小路,能看见鸽子在空中盘旋画圈,一圈一圈又一圈。
我熟悉货运火车碾压钢轨时,充满节奏感的“哐叮”声。熟悉火车从远处呼啸而来的轰鸣。围绕火车的所有,在我生活中好像都变得司空见惯。
自从大学开始,就很少会走站北这条路。多年以后回家,发现这片区域已经被城际戚墅堰站取代,往日繁忙的场景不再,依旧稀疏的旅客让这片区域变得更加冷清。故乡,变成不再熟悉的样子。